腦科學育兒法 風靡全日本
目前分類:腦科學(brain science) (2)
- Jul 08 Wed 2009 15:50
腦科學育兒法 大家不妨試試看^^
- Jul 08 Wed 2009 15:29
【轉寄】最科學的聰明育兒法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
這些年來,對於教學的看法,家長、老師各有各的意見和堅持,還有不同類別的專家學者的「專業」見解,每個人都在談論教育,都認為最了解學生,都有一套教育理念,但卻經常犯了以個人的經驗法則去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的毛病,缺乏真正以證據為基礎的教學改革方案。因此,教育工作者面對眾說紛紜也各自成理的意見,既難以整合各種異見,也無力對應各種獻策。
腦科學和教育的關係
還好!近年來,情況有了變化。從1991年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提出「腦科學十年」起,全世界投入腦科學的研究,對於心物的結合有了一些新發現,在這些基礎上,我們對於腦和行為的關係有越來越多的了解,過去行為主義者不願去碰觸的心靈的黑箱子已經被打開,也被證實它的種種謬誤,但腦科學最大的突破應該是,我們發現了腦和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各個先進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方案,把腦科學中對情緒、教學歷程、動機、青春期、賀爾蒙和行為之間的關係…等新發現,融入在課程改革和教學方式上。在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者主張,教育不應該是眾人的意見,而應根據腦和認知神經的研究,以證據為基礎,提出教育的觀點和方案。
反觀台灣,對於腦和行為的關係,幾乎仍停留在迷信的階段,吃腦補腦、手紋定性向、五官外形測聰明、腦力開發…等許多沒有證據基礎的論調,左右著許多家長和老師的想法。因此,將正確的腦科學介紹給社會大眾,確實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任何的教育改革都需要配套措施,但從心靈環境、觀念環境去舖設一個正確的教育環境,卻是最重要也最高難度的配套措施。在這點上,我們不得不敬佩洪教授多年來的努力,她從一年多本的翻譯書,到現在一個月應邀撰寫多個專欄,無不在推動和宣傳一件事情,即如何運用正確的腦科學知識,去增進孩子們歡樂的學習。
每個關心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永遠不外乎三個問題:為誰而辦?誰來辦理?應該怎麼做?這三個看似一般性的問題,其實環繞著一個核心,也就是如何有效學習。這是個專門的學問,必須要有專業的解決,之所以造成前述所說的眾說紛紜、百花齊放的教育專家的亂象,是因為我們沒有抓到核心,沒有尊重專業,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以科學研究的證據提出解決辦法的一種專業。
有效學習的六大問題
近年來,從腦神經發展和心智行為的關係的研究中,我們確實看到越來越多的新發現,以及這些新發現所指出的有效學習的方向。其中幾個核心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去釐清:
第一、 自然成長的條件和後天文化的教養之間如何平衡(Nature VS. Nurture):自然成長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它的條件是什麼?需要更多的刺激嗎?如何把教養的方法建立在自然成長的條件上?如何根據這些自然成長條件,去搭設必要的學習鷹架,使教養的成效更佳,來推動有效的學習?
第二、 從神經發展觀點,0-3歲和青春期為什麼那麼重要?早期的學習對後來一生的學習有何規範?在什麼情況下,這些規範可以被突破?越來越多神經可塑性的研究結果指出,0-3歲時腦神經對陌生世界建立了基本模式,青春期則是一個重新組合神經的過程。因此,過去認為幼時定終身的說法,如今被證實其實是一種迷思,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這一切,因此終身學習的可能效益是很強大的。從這一觀點來看,以往我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羈,便由他放牛吃草去的觀念必須要更正過來,對青春期的學子必須更加重視,因為這是他們重新學習的階段。
第三、 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人的正確態度的養成,和特殊技能以及知識(專業知識和一般常識)的學習歷程是否不同?三者是互有相關還是完全獨立?它們的優先性如何?是否因為不同年齡的腦神經變化而有不同階段的養成方式和學習型態?如果將來是一個講究跨領域、團隊合作、互信平等的社會型態,那麼,我們對於孩子正確態度的養成,就必須建立在積極的、社會參與的基礎上,而不是在孤立封閉中培養。
第四、 我們必須了解,某些特定的學習如閱讀、數學、音樂,對某些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困難和腦神經的組成及成長方式有關。只要了解它們的成因,然後給予適當的治療,就可以改善學習所碰到的障礙。而唯有透過了解這些困難學習的矯正歷程,我們才能看到正常學習的特質,也才能在教學上強調這些特質。
第五、 一百多年來,心理學家所提出的智力測驗凌駕一切,成為判定每個人的價值和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它實在過於片面,因為忽略了人世間存在著不同型態的學習。近年來,迦納德的多元智慧架構及高爾曼的情緒智商的提出,更讓我們清楚看到,獨尊智商,對人性的斲傷有多大,因此,對不同學習型態的腦神經基礎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 在學習的過程上,為什麼有些人遇見失敗可以堅持到底,有些人卻很容易放棄?這是心理學的動機問題,由於以往這方面的問題都是建立在動物行為研究的基礎上,對人性內在的心理狀態,沒有反應出它複雜的真實性,所以很多我們想當然爾的教學方式,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一碰到困難就出走的小孩,我們應該特別給予重視,改變我們的教學方法和對待他們的態度,這是教育的關鍵,如此我們也才能做到把每一個小孩都帶上來。
以上這些觀點都反覆出現在這本書裡,洪教授總能以深入淺出的生活經驗,一一點出這些問題的重要性,雖然科學總是讓人覺得艱澀難懂,害怕去接觸,但洪教授的長處在使得科學變得可親,她的文章就像一座座橋樑,將求真講理的腦科學知識延伸至每個學校、每個家庭。如今,以證據為基礎,從腦的觀點提出對教育的看法的觀念點慢慢擴散開來,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老師開始關注並學習相關知識,我們認為洪教授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