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聯社傳來一份新聞標題《 Teachers stage fake gunman attack on sixth graders》(學校教師對小六學生上了一課假槍擊事件),打從一看到gunman這一個單字開始,就令人不由自主再度聯想到前不久引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重大槍擊案的韓裔趙承熙。

一位自從在韓國家境不太好的窮孩子,一位從小就習慣自己一個人玩耍的孩子,一位被鄰居讚稱禮貌文靜的乖小孩,一位在中學、大學同學眼中總是話不多的略帶孤僻的怪人,一位上第一堂課簽到就簽個?(發音:question mark,沒錯,真的是"問號")桀驁不馴的小子,上所列舉出來多面向的『他』就是趙承熙。但若說他多面向,其實也不盡然。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的環境,不同人的觀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趙或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法自拔。姑且不論他對無辜的大學同學所涉及的幾世功過,抱持因果輪迴論調的我,總是認為就算趙拉了三十二個人與他陪葬,他也絕對無法茍言殘喘於下一世並再成為萬物之靈。兩樁早上七點至九點間的無情奪命槍擊案,原本該是溫厚學識殿堂的教室,竟會成為許多未來國家菁英的斷魂之處,這樣的事件發生是多麼的令人不捨與憤懣啊!從趙的自白video看來,趙自稱受到了多年來極大的壓抑,怨恨世間所有的富家子弟總是呼風喚雨,要什麼有什麼,再返回觀照自己的截然一身,翻山越嶺、遠渡重洋到異地追尋美國夢,那積累多年的孤獨、嫉妒、自傲與自卑交錯參雜在承受不了之下最後匯集而成為了一股龐大的怨氣,廚川白村所說的『文學是苦悶的象徵』,趙也禁不住把這些情緒全然投射呈現在自己兩本英語劇作的創作上。雖然系上心思細膩的文學教授發現了趙心理上的矛盾與行為的怪異,願意提供一些counseling的課程,然而所謂的輔導與諮商似乎還是來得太晚太慢了,趙早已無法克制自我的毀滅欲望,他慢慢的逼自己、逼社會到達懸崖的邊境。


呼天搶地的哭聲、無助的吶喊再也喚不回所有仍在青春年華,卻無奈早逝的大學學生,對孩子二十多年來的培育就這麼被一個不認識的大學同學給突然扼殺了!這件事情在美國人們的心中早已深深畫下一刀傷痕。因此我不難想像學校老師對小學生開了這樣一個大玩笑(cause you don't know it's fake!),這些愛子心切的父母親又怎能讓教職員以模擬演習的說法荒唐帶過呢?這讓我想到了全國每年總一次萬安演習,演習的作用是要防患於未然,因此模擬時就得請箇中參與的人物好好逼真演出;然而,此次的槍擊事件不同,它,觸及了太多的傷痛,荷槍實彈逼真演出的目的與動機或許是良善、是正向的,但是分析一下演習的目的是否能夠帶給學生最大的益處,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好好思考的決策點。學校該做的不是聘請眾多的教職員與無辜的學生擬真演出當時槍擊案的每一個細節,而是需要好好重新調整教學步驟與方向:

1.輔導問題學生:盡早針對心理打結的學生做適時的輔導與諮商,真實建置一個溫暖的第二個『心靈的家』。

2.災後心靈重建:真實事件下的存活者往往容易被人遺忘,往往他們的外傷不重,但內心卻破了一個洞,學校需要好好進行引導式心靈課程,讓這些目擊者能減輕心理傷痛,回歸正常生活。

3.落實學生校園危機處理方式:美國人朗朗上口的"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動勝於空談),光是在課堂發表危機處理方式是不夠的,人常在重大危險發生時,無法保持冷靜才是問題的核心,因此學校需多開設相關的危機處理戰鬥營,讓人們能夠真實的將自己暴露於類似的環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4.行政的危機決策需再加強:這次槍擊事件的傷亡程度與校長最後的決策絕對有莫大的關係。雖說歷史談如果是沒有效用的,但正確的決策是可以再多挽救許多條無辜犧牲的亡靈的。

教育是一門藝術,本不該如本則新聞所呈現的這般如此粗獷。上演槍擊全武行不僅有違Peterson教育的三大目的(光是『自願性』的部分,我很難想像會有學生自願參與槍擊事件的受害者?),也不得不令人可憐那些教育人員的一廂情願。學生家長不買單,自己又被盯得滿頭包,小六學生又得再做一次心靈輔導,這樣勞師動眾的fake gunman attack難道才能彰顯對教師真的對時事、對媒體教育的反芻與關心嗎?

身為教育人員的你(妳),對教學方式可做出的選擇,不可不慎啊!

※若您對原文有興趣,可逕自連到www.cnn.com
http://www.cnn.com/2007/EDUCATION/05/13/faked.attack.ap/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n小子的甜蜜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